当虹科技推出视频增强与老片修复:经典影视修护,有了更优解!
在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影视精品,它们曾获飞天奖、星光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体现了中国艺术作品的时代性、思想性等深厚价值。但在时间的冲刷下,早期的精品影视作品面临胶片过期、画面缺失、音频噪声等问题。
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广播电视精品风貌带来焕新升级,是新时代下文化艺术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之举。
日前,浙江传媒学院历史影音资料智能修护实验室(下称“实验室”)正式建成。当虹科技参与实验室建设,助力浙传打造具有重要价值的电视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实验室,让历史影音资料焕然一新。
01“AI+人工”修复,让文化记忆更鲜活
早期的广播电视影音资料以磁带和胶片为主要介质,往往是海量音像资料散落存储与无序管理的模式,存在资料易丢失、画质易受损、人工检索慢、信息利用率低、信息共享难等问题。
通过数字化采集、存储以及网络化传输,可以更好地达到数据可溯化、可量化、可共享,从而延长资料寿命。视音频资料在完成数字化后,再由智能修复提质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焕新。
以86版《西游记》为例,这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曾获1988年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特别奖,是一部极具文化艺术价值的影视精品。想重温经典,但三十多年过去,噪声、划痕、模糊、色彩失真等画质问题又影响观看体验。
按照以往人工修复的方式,一集《西游记》完整的修复工作,所需时间可以长达 2-3 个月。而如果使用AI修复的方式,仅需 10-20 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集的修复,效率提升了上百倍。
由于影音资料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背景,诸如调色等画面修复提质工作需基于大量的资料研究。项目专家组指出,艺术修复的关键是“修旧如旧”。通过“AI+人工”的高效协同,会让历史影像修复更严谨、更精细,从而真正还原艺术创作的时代性和美学性。
02 海量素材管理:让数据价值更丰富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历史影音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对丰富文化的当代表达,激活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据浙江传媒学院官网显示,该校仅图书馆的馆藏音视频时长就高达97101小时。未来,还将对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上形成的历届奖杯、证书、文史、音视频资料等档案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展示。
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如何实现海量历史影音媒体数据的高效管理?
实验室配备了可以储存海量资源的媒资服务器。通过视频上载、编目、加工、检索、预览、分发、存储管理等智能一体化的融合生产功能,实现影音资料数字化、移动碎片化、搜索便捷化、编目智能化等多维度全流程管理。
03 深化校企合作:让人才培养更高效
在视听艺术创作方面,浙江传媒学院具备充分的学科、专业、人才等综合优势,主创和参与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影视精品。实验室的建设将为学校做精做强特色优势学科添砖加瓦。
作为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平台,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国内主旋律电视艺术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深厚资源和品牌价值。
通过历史影音的智能修护,对具有标杆示范作用、体现行业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节目)等相关作品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数字化保存、展览展示、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等。
在教研实践中,提升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能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实训,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项目专家表示,先进的实践教学实验资源将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视听产业融合发展、国家主旋律电视文艺创作注入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