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传媒业,当虹科技给出更多可能性
学生用AI写作业,打工人用AI写周报,程序员用AI写代码......ChatGPT的“出圈”,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AI新势力将为传媒行业带来什么改变?
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二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上,当虹科技协同开发的“数字媒体视频智能修复系统”与“元宇宙超仿生虚拟主播”,给出了更多可能性。
历时9个月的推荐、预赛、决赛,上述项目分别斩获视频修复技术类应用项目二等奖、虚拟数字人技术应用类优秀奖。在媒体内容的“采编播”等实际应用场景中,AI修复技术与虚拟主播有望深刻影响媒体内容生产模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AI修复大幅提升内容价值
经典影片是珍贵的“国家档案”,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民族记忆。此次获奖的“数字媒体视频智能修复系统”,应用AI算法进行超清晰度修复,让经典老片焕发蓬勃生机。
自研算法模型
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针对老片场景下进行大规模训练和优化,建立视频瑕疵生成模型,确保修复精准性高,片源适用性强。
修复效率提升上百倍
在插帧、超分视频增强、编码、HDR变换等AI能力的支持下,可以高效处理老旧胶片素材的噪声、胶片划痕、画面模糊、颜色失真、拖影不流畅等问题。
对比传统人工逐帧修复,AI修复可以将修复时间从2-3个月缩短到10-20个小时,效率提升了上百倍。
全链路超高清修复能力
4K/8K优质内容的匮乏,仍然是掣肘超高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工智能有望使老旧电影内容修复成为超高清内容的重要补充。
依托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影视工艺体系,目前已经成功修复了《雷锋》等红色经典影像,并以4K超高清形式呈现。
图片来源: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官网
虚拟主播提升媒体制播效率
“推动虚拟主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作出明确安排。
当虹科技参与打造的“元宇宙超仿生虚拟主播”项目,在降低内容生产成本、24h全天候服务和生产海量的短视频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媒体行业自产节目创作周期长、上线慢,无法快速响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需求等痛点。
输入文字生成播报视频
系统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多模态交互等AI能力与虚拟形象合成技术,可以实现输入文字就能生成连贯播报的语音和画面,并确保视频中人物音频和表情、唇动保持自然一致,具备高度拟人化的特征。
虚拟形象定制场景丰富
系统提供个性化虚拟形象定制服务,满足从新闻播报到晚会主持、记者报道、天气预报等更广泛的场景应用。
自动化批量生产
系统将虚拟主播的语音、情绪、动作,乃至后期视频制作需要的图片、视频等素材都集成到可视化编辑器中,根据不同内容创作模板进行加工与视频剪辑合成,就能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降低内容创作门槛。
基于对传媒行业的深刻理解,当虹科技将视频处理技术优势与AI能力全面融合,为行业提供了覆盖“采、编、播、审、存”等流程的智能视频解决方案,聚焦智能审校、智能媒资、智能创作、智能播报等应用场景,解决媒体智能转型的关键性问题。